提供民眾、企業、學術界對最新能源之發展、再生能源及相關減碳憑證的認知,推廣環境友善新能源在台灣的應用與研究發展。
2021
2020
2017
1. 連興隆、李志杰、林岱霖、徐英綺(2023)「氣候變遷因應法」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應用減碳 市場工具的分析,中華環安衛科技協會會刊,54,13-30。(PDF)
2. 連興隆、林岱霖(2023)臺灣養豬畜牧業溫室氣體減量潛力評估與基線方法學排放係數之探討,畜產研究,56,76-87。(PDF)
3. 莊琪(2023)以系統動力學探討躉購費率和台灣工業再生能源義務對2050再生能源目標之影響,國立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4. Jules Chuang, Hsing-Lung Lien, Akemi Kokubo Roche, Pei-Hsuan Liao and Walter Den* (2019) Consolidated Climate Markets Mechanism Analysis—Case Studies of China, Japan, and Taiwan, Sustainability, 11, 6478.(PDF)
5. 連興隆、莊昇勳(2019)電力排放係數與再生能源憑證之關係,標準檢驗局雙月刊,108年7月號,69-79。(PDF)
6. 台灣再生能源:發展X展望,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電子報107年第3期主編(連結)
7. 連興隆、張雅淨(2018)高雄重港 × SDGs領航,「城市發展」半年刊,25,143-158。(PDF)
8. Jules Chuang, Hsing-Lung Lien, Walter Den, Luvian Iskandar, Pei-Hsuan Liao. (201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ity Emission Factor and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 The Free Rider and Outsider Effects. Submitted to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Research (SER).(PDF)
9. 連興隆、莊昇勳(2017)淺談再生能源憑證與品質標籤,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連結)
10. 連興隆(2017)淺談國際再生能源憑證推動情形, 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連結)
11. 莊昇勳、連興隆、喻雅庭(2017)電業法修正之後:展望電業自由化 台灣需要一套健全的憑證系統,環境資訊中心(連結)
12. 莊昇勳、連興隆 (2011)「碳外匯」在境外碳權經營與國際合作的應用,碳經濟, 21,51-60。
13. 以白色與綠色憑證做為我國溫室氣體間接排放源最佳可行技術適用之探討(連結)
14. 再生能源憑證與碳權之比較(PDF)(歡迎引用,印用請註明來源"連興隆、莊昇勳(2017)再生能源憑證與碳權之比較,新能源與電力發展研究中心")
15. 邱濬霆(2019)以生命週期探討養豬畜牧業之碳減排效益評估,國立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6. 陳冠宇(2020)地面型CIGS太陽能系統之能源回收期與減碳效益評估-以屏東內埔案場為例,國立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 再生能源憑證制度:理論與實務(課程大綱連結)
1. 2010大環盃活動碳中和(https://co2neutral.epa.gov.tw/case/list)
2. 利用奈米零價鐵去除硫化氫以提升回收沼氣碳減排效益之研究(98-2622-E-390-003-CC3),國科會補助計畫。
3. 減碳政策工具的競合與創新溝通機制的建構對臺灣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之影響,環保署108年度補助計畫。
4. 臺灣畜牧業微型碳權標準化基線方法學之開發與可行性探討,環保署109年度補助計畫。
5. 以「碳配比標準」驅動跨境碳儲備機制之建立及碳費基金的有效運用:策略建構與政策設計,環保署111年度補助計畫。
6. 以系統動力學建構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之預測評估模式,環境部氣候變遷署112年度補助計畫。
再生能源設備(特別是太陽能)多數設置地點在南部地區,由鄰近地區之專業團隊協助,可提供服務品質,降低成本。
長期來看,T-REC 要能成為好的制度,專業人力的培訓是不可或缺的,查核與查證工作,牽涉到對不同再生能源設備的理解(如台陽能、風力、沼氣等),電力設施的認識等等。 以大學教育層面而言,再生能源憑證查核與查驗人員的培訓,將成為協助青年就業的新管道,透過適當的證照制度建立,經濟部將可創造出新的就業市場。
本中心與歐盟發展極為成熟的EKOenergy (再生能源品質標籤http://www.ekoenergy.org/)協會Steven Vanholme秘書長,有良好之夥伴關係,將藉由其經驗,推動T-REC 品質標籤。